研究警示:肉桂补充剂或降低糖尿病高血压药物疗效
关键要点:一项新的研究表明,肉桂补充剂可以加速人体对某些药物的代谢,从而降低其疗效。然而,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,适量食用肉桂可能对健康有益。服用肉桂补充剂前请咨询您的医疗保健提供者。
关键要点:一项新的研究表明,肉桂补充剂可以加速人体对某些药物的代谢,从而降低其疗效。然而,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,适量食用肉桂可能对健康有益。服用肉桂补充剂前请咨询您的医疗保健提供者。
日本Fukuoka糖尿病研究显示,2型糖尿病患者中,eGFR年均下降速率为1.84 mL/min,约16.4%的患者在5年内肾功能下降超过30%;而在肾功能低于30时,每年约17%患者进展至尿毒症(Iwase et al., 2021)。
糖尿病宛如潜藏于人体深处的狡黠“隐形杀手”,早期总是悄无声息,毫无明显症状示警,待其如暗夜毒藤般肆意蔓延、病情恶化,才惊觉已深陷健康泥沼。然而,糖尿病并非仅仅是血糖波动的问题,其并发症往往累及多个器官系统,腿部尤甚。当糖尿病的并发症影响到下肢时,症状往往被忽视
天热了,菜市场的瓜摊儿就跟打了鸡血一样活跃,西瓜、哈密瓜、黄金瓜、香瓜……一排排摆得比兵马俑还整齐。
• 每天喝400-600克未发酵牛奶(如牛奶)的人,和每天喝不到200克的人相比,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高了17%;如果每天喝未发酵牛奶超过1000克,患病风险更是会增加40%。而且,每多喝100克未发酵牛奶,患病风险就会上升4%。
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,两种看似截然相反的药物策略——刺激和阻断GIP受体——都有助于减肥,但它们的大脑机制却截然不同。通过绘制这些化合物在特定神经元和脑区中的作用机制,研究人员揭示了它们与GLP-1信号通路的不同相互作用。
流行病学研究显示,高糖、反式脂肪酸、高盐、红肉的摄入都与2型糖尿病风险显著增加相关。
宝子们,今天来唠唠糖尿病患者最关心的事儿:水果到底能不能吃?门诊里,糖尿病患者问得最多的就是:“医生,我是不是从此得跟水果说拜拜了?”其实,真不是所有水果都要拒之门外。
1956年1月,仝小林出生于吉林长春一个世代行医的中医家庭。祖父为他取名“小林”,寓意“如林之深广,济世之无涯”。自幼耳濡目染,他常随祖父登山采药,在长白山的密林中辨识人参、五味子、黄芪、地骨皮等药物。
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三大宏量营养素(碳水化合物、脂肪、蛋白质)之一,其主要通过提供能量、支持细胞生长与修复、调节体内代谢等过程维持正常生理功能。目前,不同食物来源的膳食碳水化合物对2型糖尿病(T2D)发生发展的影响尚不明确。全面评估不同食物来源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与T
糖尿病性胃轻瘫是长期高血糖导致胃肌无法正常收缩的潜在并发症。它会减慢食物从胃部移动到肠道的速度,即胃排空,并可能导致严重的胃肠不适。 多达 10% 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会患上糖尿病性胃轻瘫,并且会影响 1 型和 2 型糖尿病患者。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“艺术加工”,无任何虚构对话,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请知悉。
打开朋友圈,看到身边的朋友晒出健康生活的照片,也有人叹气说:“还得每天打针、吃药,生活变得好折腾啊。”其实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深有体会:这病,既影响了工作,也打乱了日常生活。刚开始还觉得控制一下饮食、坚持运动差不多就能行,可慢慢发现,糖尿病似乎变成了生活里的“隐形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,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。
夏日炎炎,街边水果摊上堆满了鲜红欲滴的番茄,一位中年男子驻足观望,眉头紧锁。这是李教授,著名内分泌科专家,刚刚为一位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详细问诊。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,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。
当我们在超市货架前驻足,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标签时,一个关乎健康的难题常常浮现:究竟该如何选择?
李洋:吉林省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,吉林省人民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副主任医师。做客吉林新闻综合广播《健康大讲堂》栏目,专题讲解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”。
“你平时经常口渴吗?最近体重有没有下降?”听到医生的询问,小悠茫然摇摇头——她连校运会都能轻松跑完八百米,怎么可能是糖尿病?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,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。